资源环境研究_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

  • 自然参与分配的价值体系分析

    潘家华;

    自然尤其是生命有机体有自我生长增值的功能。社会对自然的索取超越了自然的生长增值的产出水平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衰减。自然有劳动付出,需要得到某种形式一定比例的自然和社会劳动的产品回报。生态补偿是以保护的名义对生态资产所有权者机会成本的支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然劳动或生长的产出的回报。对自然回报的形式包括让自然休养生息、社会劳动成果替代自然产品或服务、社会劳动的收益直接投入生态修复、生态应急保障和保留自然一定比例的自然产品。维系生态系统各生命成员的自然简单再生产的底线,就是自然参与分配的最低标准,也就是生态红线。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范式要求自然分享一定比例的自然和社会劳动的产出,构建生态安全的长效机制。

    2017年04期 v.17;No.9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我国环境税费政策效应分析——基于“三重红利”假设的检验

    卢洪友;朱耘婵;

    通过建立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环境税费政策对节能减排、经济增长以及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融入型环境税费制度安排,对环境改善的作用非常微弱;征收环境税费具有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经济增长红利得到较好实现;由于环境税费负担能够转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对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控制效果,同时因劳动要素受供求弹性影响承担了更多的税负,劳动收益率下降,环境税费政策使得要素收入分配中资本与劳动的差距拉大。实现绿色发展、改善要素收入分配,需要改革碎片化的融入型环境税费制度,确立环境保护税的主体税种地位,并扩大课税范围、优化税率设计。

    2017年04期 v.17;No.96 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学术讯息

资源环境研究_环境资源法

  • 论绿色技术专利权社会化:含义、原则和方式

    汪安娜;王明远;

    绿色技术专利权社会化是以公权力对绿色技术专利权的干预为手段,以实现专利权人的私权与环境公共利益平衡为目标的法律理念。绿色技术专利权社会化包含绿色技术的社会化和专利权的社会化两层含义,二者均以公权力干预为主要特征。公权力对绿色技术专利权实施干预须遵循有限的公益性和利益衡量两个原则。绿色技术专利权社会化主要通过专利制度生态化改良、环境政策和法律及技术研发支持政策对绿色技术专利权的干预三种方式实现。

    2017年04期 v.17;No.96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的法律障碍及其跨越——以入市交易资格为切入点

    胡中华;谌宇;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对于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入市交易资格缺失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的法律障碍。通过对《土地管理法》第43条进行限定性解释,政府可以破除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的法律障碍。同时,健全相关配套措施有利于保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的正常进行。

    2017年04期 v.17;No.96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我国超标排放污水行政罚款制度之检讨——从江苏高邮光明化工厂603元罚款事件切入

    吴卫星;

    江苏高邮光明化工厂603元罚款事件迫使我们郑重思考《水污染防治法》第74条第1款的成败得失,该款采用倍率数距式的罚款设定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其无法避免法律适用上的处罚畸轻畸重现象。该款所谓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含义为何,环境保护部的前后两个行政解释以及一些地方立法作出了不同的认定,法制不统一现象由是产生。运用文义解释和历史解释的方法,"应缴纳排污费数额"应当根据排污者在实际违法排污期间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排污量予以计算,环保部的行政解释和部分地方立法有违《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本意。在《水污染防治法》修改过程中,可以通过扩大倍率数距的距差、采用"倍率数距式+数值保底式或数值数距式"或者改用"数值数距式"的罚款设定方式对现行《水污染防治法》第74条第1款进行完善。

    2017年04期 v.17;No.96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污染环境罪:结果犯还是行为犯——以2015年1322份“污染环境罪”一审判决书为参照

    严厚福;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污染环境罪"是典型的"结果犯",而2013年"两高"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际上将"污染环境罪"变成了"行为犯"和"结果犯"并存。由于司法实践中,97%以上的案件均为"行为犯",可见《解释》已经实质性地改变了《刑法修正案(八)》对于污染环境罪的定性。考虑到罪刑法定原则以及当前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解决《解释》和刑法规定相冲突的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在新的《刑法修正案》中,将污染环境罪修改为既包括行为犯又包括结果犯,同时提高污染环境罪的最高法定刑,以保持对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的威慑力。

    2017年04期 v.17;No.96 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 污染环境罪异质性的法教义学分析

    安然;

    由于缺乏对污染环境罪进行系统的法教义学分析,学界对污染环境罪异质性的研究长期以来徘徊于有限的几个主题上,阻碍了我国污染环境罪、环境犯罪研究的深入发展。将污染环境罪置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呈现出该罪名之前被忽略的特质,如构成要件的模糊性、违法阻却的虚置等。污染环境罪异质性主要源自行为客体的共有性与当代刑法机能的转变。对污染环境罪的研究应坚持"专业性",主要在刑法教义学内展开,同时在清醒认识社会风险与刑事政策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推进刑事政策的刑法落实。

    2017年04期 v.17;No.96 6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新闻与传播

  • “绿色话语”生产与“绿色公共领域”建构:另类媒体的环境传播实践——基于“垃圾议题”微信公众号L的个案研究

    谭爽;任彤;

    以"垃圾治理"议题微信公众号L为个案,通过内容分析、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从表征、互动、结构三个维度考察另类媒体如何进行"绿色话语"生产与"绿色公共领域"建构。研究发现:首先,在新媒体所提供的生存空间中,L运用多种传播策略,搭建了一个以"零废弃"为核心的民间垃圾治理"广播室",与秉持"焚烧"理念的官方垃圾治理话语体系形成对峙。其次,通过"报道推送"与"活动举办"两条路径,L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绿色公共领域的初步建构,但因其中政府、企业、技术专家、主流媒体等重要利益相关者缺席,导致L尚未在"权力-技术共同体"与"权利-民主共同体"之间架起稳固的沟通桥梁。最后,L的存续面临来自外因和内因的促进与制约,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能否在垃圾治理中做出更多贡献,还有待时间予以检验。上述发现一方面有助于理解我国环境传播中的多元声音,优化环境沟通策略,培育环境公民社会;另一方面,以之为窗口,可透析我国垃圾治理背后的社会网络及利益相关者间角力,为突破垃圾困局提供参考。

    2017年04期 v.17;No.96 7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符号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意指实践与隐喻机制

    刘涛;

    符号抗争是我们理解表演式抗争的一种重要的分析范式。表演的目的是有意制造"图像事件",从而借助视觉化的意指实践实现社会动员的意义功能。意指实践强调视觉文本本身的形式构成分析以及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模式和指涉结构分析。在符号表征维度上,表演式抗争的意指过程体现为对图像聚合轴上某些关键性的组分元素进行戏剧性的、游戏化的、偷袭式的篡改,从而在视觉景观上制造了一个个扩张性、不稳定的、破坏性的"刺点"。视觉"刺点"构成了图像语义分析的符号起点,其功能就是对画外视像的符号"标记"与意义"召唤",从而在符号聚合实践上搭建了一个抗争性话语形成的伴随文本语境。聚合实践对应的思维基础是文化概念上的隐喻思维,即通过对经验系统中某种普遍共享的符号意象的激活与再造来重构底层话语的想象方式。

    2017年04期 v.17;No.96 9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管理与经济

  • 中国先进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测度及政策思考

    李金华;

    中国建设制造强国,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业。利用Malmquist指数测定中国先进制造业的技术效率发现:中国先进制造行业整体上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表现较平稳,行业的技术前沿面外移,出现了技术进步,行业的技术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规模效率没有变化。因此,未来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先进制造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革新改造;培养和引进全球优秀的技术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支持先进制造企业的创新;依托重大项目开展跨界合作和技术攻关,提高先进制造企业生产技术效率;实行生产制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推进先进制造企业的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

    2017年04期 v.17;No.96 10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区域经济增长、3T假说与创意阶层分布——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

    张可云;赵文景;

    创意产业的兴起导致对创意人才需求大幅度增加。本文以中国创意阶层为研究对象,分析创意阶层相关概念、集聚机制以及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以3T假说为基础并进行适当改进,利用2004至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sys-GMM估计技术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与欠发达地区相比,发达地区的创意阶层与经济增长正相关性更强;创意阶层向东部集聚;文化品供给、人才水平以及人口密度对创意阶层的正向影响显著;为了提升对创意阶层吸引力,发达地区应该提高文化供给和人口密度,而欠发达地区应该提高技术水平;比较而言,发达地区通过营造软性环境来吸引创意阶层的潜力更大。

    2017年04期 v.17;No.96 11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 富豪上榜是否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对福布斯富豪榜公司的实证研究

    周浩明;黄露露;

    本文利用企业实际控制人首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事件,考察上榜后富豪所在公司投资行为的变化。媒体的宣传报道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富豪公司的知名度,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而上榜者成为公众人物甚至被奉为企业明星,也可能引起其过度自信的心理,从而在投资上过度乐观并可能导致非效率投资;此外,富豪上榜之后为了降低政治成本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从而产生非效率投资;通过对比倾向评分匹配样本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与上榜之前相比,富豪公司的上榜确实与随后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相关联,而多次上榜的企业相对于一次上榜的企业而言,又呈现出更为显著的非效率投资,从而验证了推断的正确性。

    2017年04期 v.17;No.96 128-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法学研究

  • 我国非通用语言文字立法的宪治考量

    杨解君;蒋都都;

    目前,我国公民的非通用语言文字权利未能得到有效保护,法律实践中存在许多不符合宪法精神和原则的现象。对非通用语言文字进行立法,既是规范和保护、促进非通用语言文字发展的需要,也是"依宪治国"理念的要求。中国的语言文字法,应构建起以"通用语言文字法"和"非通用语言文字法"为双核的法律体系和制度。非通用语言文字立法,是依据宪法、实施宪法和具体化宪法的举措。非通用语言文字立法,应关切实质民主原则下的少数人群体的语言权利,注重人权保障下的弱势群体的语言权利,确保国家语言管理权与公民语言自由权的均衡。

    2017年04期 v.17;No.96 139-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高等教育

  • 卓越、公平与多样化:美国选拔性高校的招生目标探析

    万圆;Joseph Soares;

    "卓越、公平与多样化"是美国选拔性高校招生实践追求的共同目标。卓越指向选拔学生的质量,公平指向选拔结果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多样化关乎组建一届具备期望的人口学和才能特征的混合学生群体。美国不同类型的选拔性高校,均通过对申请者的学业成就、素质特长和背景特征三个维度下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实现卓越、公平和多样化的目标。围绕三大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美国依然存在诸多争议,也有改进的空间。美国的经验可以为中国高水平大学推行的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提供启示。

    2017年04期 v.17;No.96 148-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国际视野下的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比较与鉴别

    高桂娟;吴雅璇;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已在理论与实践界逐渐产生影响,但囿于我国教育评估制度的"后发外启"的局限,关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内涵与构件还有待进一步明晰。本文从审核评估的国际视角切入,从概念、目标、内容、程序以及评估结果的使用等几个评估应有的关键环节,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进行了追根溯源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相关建议。

    2017年04期 v.17;No.96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加拿大安大略省大学质量认证委员会:发展、运行及启示

    余桂红;蒋孝欢;

    为确保和提升高等教育学位质量,安大略省率先成立大学质量认证委员会。经过约7年的发展,其机制逐渐成熟。大学质量认证委员会的下设机构——评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质量保障秘书处等,在新学程批准协议、加速批准协议、周期性学程审查协议、审计过程等程序下,借助质量保障框架(QAF),学程审批和大学周期性审计等运作手段,发挥其评估安大略省高等教育学位质量的作用。这些对我国省级外部质量保障机构的建设和改革、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个性化"发展及强调从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工作人员或专家的评审专业性等提供了借鉴意义。

    2017年04期 v.17;No.96 164-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 下载本期数据